提问:

广州湿气重离开后可以恢复吗?北方人在广州总是腿发软怎么回事?是湿气重么?

题主:尼诺 时间:2022-01-04 02:10:01
精选答案:
我是马大哈尔滨 2022-01-04 02:22:57

湿气太重,就需要经常性的去湿。尤其是在饮食上,需要经常喝些去湿的汤食,比如薏米红豆水等。另外要注意减少湿寒来源,比如生冷之食,或者减少吹空调,同时广州多雨,且以暴雨为主,要注意避免淋湿衣物,若淋湿要尽快换洗。还要加强锻炼,多运动,勤出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最佳的养生方式。另外在湿气偏重的时候,可通过中医调理的方式来帮助去湿。比如刮痧拔罐针灸艾灸之类,都可以来调理。尤其是艾灸,更以去寒去湿最为功效明显。所以平时在饮食习惯上多注意,若有特殊时期,加以中药调理即可。

其他答案:
starry 2022-01-04 04:28:58

推介个汤:猪骨头、土茯苓、云苓、扁豆、赤小豆

歪歪 2022-01-04 02:32:03

”陈皮、砂仁、薏仁、白扁豆。陈皮、砂仁可以泡水,薏仁、白扁豆可以和米一起煮粥。

伽蓝 2022-01-04 04:46:32

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现在以肉食为主了,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觉得很亏,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脾是运化水湿的,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所以,大便不成形意味着脾虚,也意味着体内有湿气。脾的特点是喜干燥,怕湿浊。当湿邪之气侵犯人体后,会影响脾胃消化功能,人容易出现疲倦、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而一旦脾的运化功能减弱,则会进而影响到肝的生理功能,因此暑天养生重在健脾化湿、养护脾阳。呵护脾阳的要点在于避免过度贪凉,包括猛吹空调、过量吃冷饮。健脾祛湿之食疗法—薏米红豆汤
薏米、红豆是清除体内湿气的好食材。薏米可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又称“赤小豆”,有利水消肿健脾胃之效。夏季来碗薏米红豆汤,能起到健脾、祛湿、养血的作用。具体做法是:取等量的薏米和红豆,将红豆浸泡三四个小时,再与薏米一起下锅煮,上层的汤当水喝,下层的颗粒当饭吃。注意不能放大米,因为大米是助湿的可将汤水倒出后剩下的薏米红豆粒加入小米一起熬粥吃。成人,建议平时可经常摩腹,特别是胃脘部。轻轻地磨动而不是揉,用手掌的温热即可帮助刺激胃的消化功能,以此呵护脾阳。

万宁熙 2022-01-04 04:47:39

陈皮、砂仁、薏仁、白扁豆。陈皮、砂仁可以泡水,薏仁、白扁豆可以和米一起煮粥。

吻住朕嚼 2022-01-04 02:34:18

”传统医学认为,夏秋之交热而多雨,湿气较重。湿邪过盛可致病。湿邪伤人有内外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而致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因此,在夏秋之交,应特别注意居室和工作场所的通风;涉水及淋雨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更衣;阴天水凉时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里长时间浸泡,以防外湿入侵肌表伤人。为防内湿,切勿过量食生冷瓜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此外,用莲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湿之品适量煮粥食用,可护脾胃,祛湿气。数千年前中医就提到气候环境变化对身体产生的影响,其中「湿」被视为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此外,现代人少动、多吃、熬夜、压力大,也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谢失调。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支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少动、饮食不节制及压力,造成湿留体内
以中医而言,会运用芳香、发汗及苦温药材,做为祛湿法宝。运用植物香气来对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譬如南方人随身佩带艾草蒲杀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气候回暖、细菌病毒号发的五月端午,家家户户门口挂把佩蓝、石菖及艾叶,取下后用来沐浴,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气饮水之意。现代药学也发现,这些芳香植物确有抗病毒功效,如被制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此外,热辣辣的姜汁发汗,最适合在淋雨之后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苦温的中药甘姜如同慢墩火,缓缓将体内水气逼散出来。中医教你除身体的湿
但要真正去体内湿气,还得从改善生活习惯开始下手。中医提供以下方法,让你轻松除去身体浊重湿气,重新恢复神清气爽。第1招勤运动
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
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第3招避环境的湿
此外,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4.水分摄取要适量

何先生 2022-01-04 02:52:34

”关乎南方地理气候,湿气重,气候暖,回南天就是广州这边对梅雨季节的说法,特别是春节后至清明节,在这个时间里最好就是关紧门窗,用抽湿机,空调作空气循环;这个时间段细菌最容易滋生,民间方法就是煮醋熏,效果挺好的,如果不喜欢那味道,可以买空气清新剂(注意是信得过的才行)

烟花易冷 2022-01-04 05:03:48

”祛湿比如晒晒太阳什么的。住的房间让阳光能直射进来。喝茶的话可能是地方人的喜好问题

Andy小金刚 2022-01-04 04:39:09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中国古代风水书上,常见到这样一句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么为什么不同的水土会养出不同的人呢?人体无非是一种碳水化合物的综合体,他(她)必定要受到生他(她)养他(她)的地方的物质环境的影响。譬如:土质、水质、温度、湿度、日照、风吹、雨雪乃至在这片土地上生养出来的动植物等等。水质的不同以及土壤矿物质的含量多少从自然环境上直接决定了人体健康。一般说来,水质的好坏与水体中的矿物质成分息息相关,钙镁铁锌等微量矿物质丰富就是古人说的水秀,而土壤中矿物质含量高说明了土地肥沃也就是古人说的山清,土壤肥沃不仅间接改善了水质,同时也有利于土壤上的瓜果蔬菜等农作物的高质量。难怪明代神医李时珍就说:“水为万化之源,土为万物之母。他认为,人的饮食均资于水土,而饮食又是人生的命脉。什么样的水养成什么样的人。古人以水为镜。水是人心的镜子。人之性灵因水之情状的不同而各异,是水塑造了人。水质其实与美也有必然的联系。有人认为历代君王从苏杭选美其实是选水。西施后来成为美女的代称,她就是出在美丽的古越山水的淙淙溪水边。因为,“一方水养一方人”,水美出美女。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媒体经常报道某地高龄长寿的寿星多也就是所谓的“长寿之乡”,多半是自然环境好的地方,而某地常有怪病重疾,即所谓的“癌症村”、怪病村,一般都是周边水质等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污染,肯定是一个“穷山恶水”之地。科学例证说明,遭到污染的水体被人饮用后,会造成人体细胞变异,同时水体污染也会带来人类食物链的一系列污染,最终的后果就是人体细胞大量变异产生癌症等严重疾病。以上种种实例都表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确有科学依据。当空气湿度过大时,人就容易遭到“湿淫”的侵害;而当湿度过小时,则需防的是“燥淫”(也称“燥邪”)。试验表明,相对湿度为50%~60%时人体感觉最为舒适,也不容易引起疾病。空气湿度过大或过小,都对人体健康不利。湿度过大时,人体中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感到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长时间在湿度较大的地方(如高山、海岛)工作、生活,还容易患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湿痹症。湿度过小时,蒸发加快,干燥的空气易夺走人体的水分,使人皮肤干裂,口腔、鼻腔黏膜受到刺激,出现口渴、干咳、声哑、喉痛等症状,所以在秋冬季干冷空气侵入时,极易诱发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病症。现代医学还证实,空气过于干燥或潮湿,有利于一些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科学家测定,当空气湿度高于65%或低于38%时,微生物繁殖滋生最快;当相对湿度在45%~55%时,病菌的死亡率较高。正是因为空气湿度影响着人体健康,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关注温度和晴雨,也要注意空气中的湿度变化。在掌握四季变化规律的前提下(一般是春夏湿度大,秋冬湿度小),善于调节居室内的空气湿度,例如夏季阴雨天或大雾天要少开窗户,避免使室内湿度过大;而当雨过天晴、气温升高后,则要注意通风采光,使居室湿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冬季室内取暖时,最好使用有加湿功能的增温设备,倘若没有,也可以自行加湿,比如,在室内地上洒点水或烤些潮湿的东西,以提高湿度。传统医学认为,夏秋之交热而多雨,湿气较重。湿邪过盛可致病。湿邪伤人有内外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坐卧湿地而致病;内湿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中医认为: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滑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反之,湿气太重致人生病后,病人往往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脘腹胀满、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舌苔厚腻等症状。为预防、减轻湿邪伤人,必须重视护脾。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因此,在夏秋之交,应特别注意居室和工作场所的通风;涉水及淋雨后应及时将身体擦干并更衣;阴天水凉时不要在河水及游泳池里长时间浸泡,以防外湿入侵肌表伤人。为防内湿,切勿过量食生冷瓜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此外,用莲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等健脾利湿之品适量煮粥食用,可护脾胃,祛湿气。数千年前中医就提到气候环境变化对身体产生的影响,其中「湿」被视为引发及恶化疾病的关键,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此外,现代人少动、多吃、熬夜、压力大,也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谢失调。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支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少动、饮食不节制及压力,造成湿留体内
以中医而言,会运用芳香、发汗及苦温药材,做为祛湿法宝。运用植物香气来对抗感染病,是老祖宗的智能。譬如南方人随身佩带艾草蒲杀菌,防止感染疾病。或在气候回暖、细菌病毒号发的五月端午,家家户户门口挂把佩蓝、石菖及艾叶,取下后用来沐浴,便是取其具消毒空气饮水之意。现代药学也发现,这些芳香植物确有抗病毒功效,如被制成流感疫苗的八角就是一例。此外,热辣辣的姜汁发汗,最适合在淋雨之后驱散身体湿气,预防感冒;苦温的中药甘姜如同慢墩火,缓缓将体内水气逼散出来。中医教你除身体的湿
但要真正去体内湿气,还得从改善生活习惯开始下手。中医提供以下方法,让你轻松除去身体浊重湿气,重新恢复神清气爽。第1招勤运动
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
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第3招避环境的湿
此外,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4.水分摄取要适量

- 编辑推荐 -
- 随便看看 -
- 精选问答 -
- 热门排行 -
  1. 从飞翔公园到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怎样坐地铁
  2. 从飞翔公园到广州塔坐地铁几号线
  3. 从飞翔公园到大石地铁
  4. 从飞翔公园到白云机场坐几号地铁
  5. 从三元里到岭南印象园怎么坐地铁
  6. 从三元里到上下九步行街地铁怎么坐
  7. 从长寿路到新塘地铁怎么走
  8. 从三元里到沙河顶坐地铁怎么坐?
  9. 从三元里到从化怎么坐地铁
  10. 从三元里到番禺广场的地铁线路
- 热门线路 -